探探在线-社会化媒体资讯

从长沙县走出新中国ics节目表首任哈工大校长

  红网时刻4月1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见习记者 黄倩宜)“他一心救国,永远都在奉献,用自己卓越的学识和才ics节目表能支持国家建设,不求回报。”4月12日,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张春莹再一次介绍起陈康白的事迹,依旧情绪高涨,充满感怀。自今年实践所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天她都要在这里充当一次讲解员。

  去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春莹是辽宁人,如今是路口镇政府的一名干部,除了本职工作,她还会为前来参观实践所的人们讲解陈康白等人的生平事迹、传扬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令张春莹敬佩不已的陈康白,1904年出生于长沙县麻林桥乡(今长沙县路口镇),是杰出的科学教育家,抗战时期从德国留学归来,又弃笔从戎用自然科学抗战兴国,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哈工大首任校长。他的爱国情怀和精神力量犹如引路明灯,照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力前行。

  人生选择

  有名气的化学专家,赤诚浓厚的家国情怀

  陈康白原名陈运煌,字康白,其父陈淡园是一个私塾教师。陈康白自幼随父读书,10岁时进入麻林桥小学读书,1918年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徐特立先生,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师生情谊。1925年,陈康白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通过潜心钻研,陈康白在化学领域取得不少创新性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1933年,受诺贝尔奖得主阿道夫·温道斯之邀,陈康白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有机化学研究。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难,陈康白毅然决定放弃在德国蒸蒸日上的科学事业,选择带着成包的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与家人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回国后,与恩师徐特立的一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康白的人生轨迹。

  “坚决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救国就要去延安参加革命。”恩师的话在陈康白脑中回响,他再次做出选择,历尽艰苦前往延安投身边区经济建设。

  来到延安,边区人民的热情和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接见,让陈康白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开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理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期间,作为边区少有的“海归”科技人才,陈康白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普莱达f7专业优势。 他不仅发起成立延安首个科学技术团体“边区国防科学社”,还受命筹划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自然科学大学——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先后为边区培育了500多名自然科技人才,为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选择是未知的,他很有勇气。”张春莹敬佩地说,“人生真正的意义是将个人发展深深融入祖国的前途命运中,做祖国强盛的砖瓦。”

  家国精魂

  哈工大的总设计师,永不干涸的精神源泉

  张春莹到路口镇工作后不久,陈康白陈列馆便建成开放。她的到来,或许不只是她个人冥冥之中与老校长有缘,更是路口镇与哈工大的缘分未尽。

  1951年6月25日,中央正式任命陈康白为哈工大第一任校长,任职的3年间,陈康白很好地规划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的远远不止张春莹一人。

  在哈工大任职期间,陈康白不顾阻力,认为人才能用就要用上,破格提拔了大批能人。他主持开展全国首批研究生培养工作,800余名教师从祖国各地赶赴哈工大,承担起教学、科研任务,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他们被誉为“八百壮士”。

  2019年1月8日,哈工大院士刘永坦因其在新体制雷达领域的突出成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第二代“八百壮士”的典型代表。而第三代“八百壮士”代表之一周玉如今也成了哈工大的校长。

  在路口镇,通过教育基地继承和发扬陈康白的革命奉献精神,不仅能让路口镇与哈工大的缘分延续下去,也能助力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活水不断,激励更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合力谱写新的篇章。

  “希望哈工大能每年组织学生来拜访老校长的故乡,在这片土地、这个展馆,进一步感受老校长家国情怀的源泉。”通过张春莹的牵线搭桥,目前路口镇政府已初步和哈工大达成约定。

  薪火相传

  路口镇的“胡子爹爹”

  好学民风的潜移默化

  张春莹来到路口镇的第一天,就发现“胡子爹爹”的故事在当地极为有名。在“胡子爹爹”的影响下,这片热土好学之风金字塔中的重重谜团浓郁。

  1975年,坎坷漂泊一生的陈康白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寄住在丁家港大队(现路口镇龙泉社区)黄来强家中,静养之余,不忘关心民情。

  黄来强每天上午在家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每天下午出工。黄来强不在家的时候,陈康白闲散之余便会和发小李丙生或者乡亲们下下棋、聊聊往事。每当此时,李丙生的孙子李年正总在一旁远远地观望、聆听。

  在李年正的记忆里,当时已70余岁的陈康白目光炯炯有神,一绺白胡子虽让孩子们敬而远之,但总能变出糖果来分给孩子们,“胡子爹爹”一名由此而来。

  “一定要多读书,爷爷就是用自己的本领打跑了敌人。”李年正记得,聊天之余,陈康白经常会告诫乡亲们要注重教育,孩子们要发奋读书、手脚勤快。李年正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未上大学,但受陈康白影响,他工作后参加自考,考进了湖南农业大学,现在是路口镇农业发展办的一名农艺师。

  “他在这的时候,乡亲们大都不知道他是科学家,”李年正感慨,“直到在报纸上看到他逝世的新闻,大家才知道原来他这么伟大,为国家作了这么多贡献。”李年正说,也许正是因为他的隐姓埋名,更加坚定了乡亲们培养孩子的决心。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潜移默化中,丁家港大队重视孩子教育的氛围逐渐浓厚,黄来强的两个儿子后来追随陈康白的脚步专研化学,孙子如今也被保送清华本科和研究生。不仅如此,整个社区如今硕士、博士频出。

  陈康白带着在路口镇生根发芽的爱国情怀,一路行至哈尔滨,在哈工大惠及莘莘学子;张春莹受其感召从哈工大寻根溯源来到路口镇,重拾哈工大与路口镇未尽的缘分。怀着同样的家国梦想,他从南到北,她从北到南,他为她的学业铺路,她在他出生的田间地头挥洒青春。虽相距一个世纪,却形成了一个圆满的回环。

  陈康白生平事迹

  陈康白(1904—1981),生于长沙县麻林桥乡(今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南品墙屋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科学教育家,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缔造者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军工奠基人之一。陈康白出身贫寒,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31年任北京大学理学院研究员,1932年赴德国留学,进入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研究生物(有机)化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经恩师徐特立介绍到延安参加革命。次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军工局技术处处长、三边盐务处处长、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东北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工业处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央党校国务院参事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简介

  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近1000平方米,分为历史文化陈列展、陈康白生平业绩陈列馆、心中的陕甘宁主题陈列馆。实践所以锦绣公园为载体,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打造全县首个集党性教育、旅游接待、农创展示、休闲健身、图书阅览、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路口镇组建起1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净化乡风民俗,打造路口文明实践服务新亮点,更好地为全镇人民服务,以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此文由 探探在线-社会化媒体资讯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tdzyy.com/yingshi/2019-08-18/92921.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