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在线-社会化媒体资讯

科创板开板 中烟熏过的坠饰国科技酝酿百年的推进器

  中国科创板

  中国科技狂欢的开端

  昨日,科创板正式开板!

  6家企业首发科创板提交注册,包括福光股份、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如果要做一对比,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数量均高于现在的科创板。其中,中小板首批上市企业8家;创业板有28家。

  更多数据咨询财经秘书~

  科创板开板,距离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首次提出,刚刚过去200多天。

  从6家企业起航!200天的“科创速度”!监管层为何这么快就让科创板开板?

  历史性的时刻背后蕴含着改革者的魄力与努力,饱含市场各方的盼望与期待,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任。

  正如科创板的官方英文译名“SSE STAR MARKET”,S烟熏过的坠饰TAR中的s是科学science,t是技术technology,a是创新innovate,r是boaRd,这四个字母对应充满希望,对中国科创企业支持的希望之星,科创板的开板亦是中国科技酝酿百年的推进器。

  用什么方式

  才能扶持中国自己的科技?

  1896年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打发去俄国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道贺,顺带访问德、法、英、美等西方国家;德意志民族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的强大震惊了李鸿章。

  在德国军事大臣陪同下,李鸿章参观了当时最先进的枪支制造厂。当了解到该工厂员工有6000人,拥有4000台制枪机器时,此时不免思索一个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扶持中国自己的科技?

  李鸿章恐怕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在他死后被探索了足足百年。百年间,市场、外资、财政、民资等力量轮番登场,上演无数故事,有的热血励志,有的黯然神伤。

  1978年,一群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中国人也来到了德国,他是机械工业部时任部长周子健,而他拜访的这家工厂,隶属于德国大众公司,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厂。

  进到大众公司车间后,如同李鸿章82年前的访问一样,这帮中国人同样被洋人的先进技术震撼到。这次造访,也是中国政府和德国大众谈判的开始,以及“桑塔纳”轿车的源起。

  沿着跟德国大众的合作思路,合资经营(joint venture)模式横空出世,其核心就是5个字:市场换技术。除此之外,早期合资经营也给了国产技术巨大的支持。随着1994年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财政资金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这标志着第二种模式的诞生:财政补技术。

  可是前期却效果不佳。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国家先后组织了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1995年的“909工程”,银子花了几百亿,最后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留下来的成果寥寥无几。

  政府对科技行业拔苗助长,在经济学界引起极大争议,林毅夫和张维迎为此争论十几年。就在“财政补技术”模式偃旗息鼓之际,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了。刘志军运作的高速铁路项目,以国家主导、高度管控、集中谈判、引进吸收、巨额投资的模式,不厚近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打了一剂强心针。

  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在2013年之后密集出台。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直接下场来玩了。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规模,从2014年的3000亿元飙升至2016年的3.5万亿元。即使刨去名股实债的部分,这个增速也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紫光模式”大行其道,国资主导的跨国并购开始占据西方国家的媒体头条。

  可是时间不等人。随着人口长期拐点来临,转型时间窗口并不宽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这就是科创板在2018年年底横空出世,一路绿灯放行,进展一日千里的原因。当市场换技术路线失败、财政补技术路线堵塞,唯一的路径便是把接力棒交到社会资本的手里,这个过程必须快!

  设立科创板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曾经错过中国互联网的黄金二十年,这件事至今让中国资本市场隐隐作痛。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美国风险投资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以IBM、苹果、微软等新兴科技公司为主要力量掀起的“第三次浪潮”,拉动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困局,让美国早期的风险投资者们赚到了第一座金山;2001年之后,海外VC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也催生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为何不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国内A股市场的上市审核程序中,有一条规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尚处幼年、嗷嗷待哺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们,几乎都被这一条上市标准挡在了门外。相对于美国资本市场,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还需要面对一个巨大的历史痼疾——退出难。

  转折起始于2005年。这一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就是载入中国资本历史的“股改全流通”。

  从此之后,中国本土创投机构总算真正有了IPO退出渠道。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苦熬十年的本土创投机构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退出通道。此后,中国本土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投资数量远超美元基金。

  互联网黄金二十年,造就了一批新生代的科技创新力量。BAT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经可以和硅谷巨头分庭抗礼,从海外上市融资到反哺国内资本市场,培育中国科技新的独角兽。而新一代本土科技企业背后的资本玩家,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海外机构,更多是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理解的本土投资家。

  二十年资本市场患得失,让中国资本市场上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拥有多层次的企业结构,必须培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其服务。

  中国科技创新,未来可期!

  从科创板的定位即可看出,科创板支持的主要是发展期到成熟期的企业。而投资这一阶段的企业,对机构同样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专业素养,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十足的耐性,才能陪伴企业熬过漫长的产业化蛰伏期。

  从上市条件上看,科创板也为尚未达到盈利条件的高科技薄熈来企业开了绿灯。然而,科创板看似以注册制替代审核制,放松了对企业市盈率的门槛,但并不代表放弃了对申报企业的质量管控。在内部人士的眼里,这次科创板是直击企业的竞争力,即科技创新能力。

  从科创板企业的定价来看,取消直接定价,进行市场化询价是此次科创板企业IPO的核心规则。而在此基础上,证监会引入了“保荐+跟投”的机制。保荐机构可以通过旗下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对新股以发行价格进行认购,跟投主体不参与询价与定价,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强制保荐机构拿出自有资金认购2%-5%新股,且锁定期两年。

  将保荐机构绑上战车,迫使其进行深度利益绑定,以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做好辅导、保荐工作。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那些自身能力欠缺的科技企业,想靠上市来完成“套现割韭菜”的侥幸心理,基本可以打消。对于那些仍抱有“上市即收割”幻想的资本,科创板也不是一个好去处。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块关键战略版图,是中国A股经过多年探索试错后决定开辟的一条新路,决心很大,野心也很大,这一次,国家决心为资本套上笼头,使其成为国家核心科技战略的助推力量;同时也将是属于中国真正有实力的科技公司的狂欢。

  网络 | 图片

  财经下午茶综合中国经济周刊、第一财经YiMagazine、钛禾产业观察

此文由 探探在线-社会化媒体资讯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地址:http://www.tdzyy.com/fenxiang/2019-08-16/91462.html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